于静默中聆听历史的回响,感悟信仰之纯粹。
踏入金牛区烈士纪念馆的那一刻,喧嚣顿止,只余肃穆。空气中仿佛凝结着历史的重量,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时间的脉搏上。展柜中褪色的家书、破损的怀表、生锈的枪械,不再是冰冷的文物,而是穿越时空的信使,无声地讲述着主人曾经的温度与抉择。我久久伫立在一幅年轻烈士的画像前,他与我年纪相仿,眼神却如此坚定,仿佛能穿透画布,直视我的灵魂。那一刻,我深刻感悟到:信仰,并非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无数个像他一样的普通人,在生死抉择面前,为了更多人能平凡地生活,而做出的最不平凡的选择。 这种信仰,纯粹而炽热,是支撑他们穿越黑暗的力量源泉,也为我们这代人的奋斗指明了方向。

图一.红色基因传承队合照
在牺牲里读懂生命的重量,感悟担当之必然
纪念馆的一面英名墙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如星辰般镌刻于大理石上。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曾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家庭的儿子、父亲或丈夫。他们本可选择安稳,却毅然将生命投入到伟大的革命洪流中。这种牺牲,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重新的审视。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其宽度与厚度,在于为信仰、为家国、为未来付出了什么。 作为石油工程学院的学子,我们的担当就是将这份感悟转化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实际行动。能源安全即是国家安全,攻克钻井技术难题、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战场”。先烈的牺牲,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之重,激励我们必须勇挑重担,不负时代。

图2.红色基因传承队员讲解缅怀
于对比间珍惜当下之所获,感悟奋斗之意义
看着展览中介绍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缺衣少食、武器简陋、环境险恶,再对比我们今天优越的学习科研条件、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一种强烈的对比感和感恩之心油然而生。我们如今所享受的一切岁月静好,都是建立在前辈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基础之上。 这种对比,绝非让我们仅仅感到庆幸,更应激发起深刻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辈手中,奋斗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行动。它意味着在实验室里精益求精,在学术上刻苦钻研,在未来岗位上兢兢业业,将个人的智慧与汗水,融入国家能源事业发展的宏图之中,这才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与纪念。

图3.队员怀念入川
在追寻后明确未来之方向,感悟青春之底色
此次纪念馆之行,是一次深刻的灵魂叩问。它让我们暂时从繁忙的课业中抽离,进行了一场对于理想、对于价值、对于未来的深度思考。青春的底色应该是奋斗,是传承,是奉献。 红色基因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过去式,而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需要时时激活的精神密码。它赋予了我们将专业理想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的高远格局。我们感悟到,石油精神与红色基因一脉相承,都蕴含着为国为民、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核心内涵。作为石工学子,我们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感悟,坚定地走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黑色的石油,喷涌出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最绚丽的光彩。
供图:邓力玮
供稿:邓力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