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9日,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典型示范交流会(北京站)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聚焦虚拟教研室内涵式发展,共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新路径。学院副院长刘忠慧老师与伍敏老师参加了本次交流会,与来自全国300余所高校的500余位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共同交流学习。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高东锋到会指导并讲话。北航副校长吴江浩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强情怀、强基础、强实践、强融通”的人才培养“四强模式”和以虚拟教研室为牵引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泽在致辞中指出要持续深化础滨赋能教育教学,推动虚拟教研室建设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迈进。
会议现场
大会报告环节,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专家组组长杨宗凯教授以“智能时代的虚拟教研室创新发展”为题,介绍了虚拟教研室的发展现状与成效,面向智能时代和“四个未来”,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虚拟教研室建设,对智慧教研的推动作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东林教授以“深化科教融合,践行协同育人”为题,聚焦电磁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分享了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虚拟教研室在打造实施国家电磁领域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策源地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西南交通大学原副校长冯晓云教授以“从学科交叉到校际交融——构建跨高校课程创新共同体的实践路径”为题,聚焦“问题导向、项目牵引”的跨学科课程创新,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构建跨学科课程教学创新共同体的方法体系与实践路径。
通过此次交流会,学院教师对虚拟教研室的“协同”本质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深刻体会到跨学科课程建设中 “打破院系壁垒、整合优质资源” 的重要性,未来将尝试将 AI 工具融入日常教学,提升课堂互动性与教学效率。
分会场环节,聚焦“产学研融合”“跨学科”“跨地域”“新形态”四大领域,共设置8个主题分会场,学院老师参加了“赛教相长——以学科竞赛促进虚拟教研室建设”、“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举措”主题会。通过专题报告、互动讨论,学院教师更新了“竞赛-教研-教学”协同发展的理念,深刻理解了贯通式实践体系对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作用。
此外,学院教师还参与了大会特色实践环节。在 “航天员面对面” 活动中,聆听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桂海潮教授的 “知行合一航天报国” 分享会,深刻感悟载人航天精神;随后赴 “月宫一号” 科普基地和航空航天博物馆实地考察,直观感受尖端科技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我院探索科研与教学协同模式带来启发。
未来,学院将结合自身学科特色,积极推动虚拟教研室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