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师想

您的位置:首页»师想&#虫00产产;正文

鲁尹婕:跨越山海 以心守望
来源:石工院   作者:鲁尹婕  编辑:向发全  审核:钱广 终审:杜鹏    日期:2025-09-14  访问:

作者(右)与国际学生在一起

两年前的春天,我接手国际学生辅导员一职时,内心满是忐忑。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一群人交到我手里,我应付得过来吗?

起初,我只是照章办事地处理签证、住宿、选课等事务。直到有一天,一名来自非洲的学生怯生生地推开办公室的门,用不太流利的英语问我:“老师,您需要帮忙吗?我可以在这里做些事情……我没有什么朋友,也不会说中文,每天都很孤独。”他说话时手指不安地绞在一起,眼里满是期待。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面对的不仅是一个个学生,更是一个个在异国他乡渴望被看见、被需要的灵魂。我的职责也远不止于事务型协助,更包括对他们情感的体察与关照。学业或许可以通过分数衡量,但“文化休克”却是无声的、持续的情绪消耗。而我,愿意成为那盏小小的灯,哪怕只能照亮一角。

一个冬夜查寝,下着雨,外套被雨水淋了个半湿,下楼的时候,一名孟加拉国学生突然追下来,递给我一把伞:“Teacher, it's quite cold outside, please don't catch a cold.”他眼神真诚,语气恳切。我撑着伞走回家,浑身暖乎乎的。

有一次,我因连续处理突发事件而显得有些疲惫,一名巴基斯坦学生来找我办事时看出来了。半小时后,他发来消息:“Teacher,are you tired? What happened? You are beautiful when you smile.”原来,温暖从来不是单向的。

对国际学生来说,辅导员往往是他们遇到紧急情况时最先想到的联系人。如签证即将过期、突然生病、万里之外的家庭突发变故......每一声“Lulu,Can you help me”的背后,都是一份毫无保留的信任。

曾有一名学生因父亲重病无法回国探望,陷入深深的自责与焦虑。我陪他散步、倾听,带他去找心理老师。事后,心理老师打电话告诉我:“他说你是他在这里最亲的人。”听到这句话我愣了很久。

我逐渐明白,我的存在,对他们首先的意义是安全感,他们不一定需要我解决所有问题。只要我在身边,他们心里就踏实了。

假期归来,他们总会带一包家乡的零食塞进我抽屉;和家人视频,会突然把镜头转向我用他们的母语向家人分享到:“看!这就是常帮我的尝耻濒耻老师!”

他们叫我“尝耻濒耻”,而不是“老师”。称呼的转变,是一种跨越职务与文化的亲近。

每当听到那一句略显生涩却无比真诚的“Thank you, you are the best”,我觉得一切奔波都有了意义。

两年多以来,我陪伴过二十余个国家的学生,处理过大大小小各类事务,但最珍贵的,始终是那些无法被量化的时刻——是眼泪之后的笑容,是迷茫之后的坚定,是孤独之后的希望。

我终于懂得,爱的传递从来不需要完美的语言,善意也没有国界。作为一名国际学生辅导员,我不仅是老师,更是朋友、是家人,是他们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最熟悉的“自己人”。而我们彼此,就在这样的交汇中重塑了对“家”与“归属”的理解——跨越山海,以心守望,静待花开。

(鲁尹婕,石工院辅导员)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