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全校师生通过多种方式收看,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新时代强军建设成就令人心潮澎湃,纷纷表示将把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教育强国、能源强国建设的实际行动,在民族复兴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校党委书记张烈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令我无比激动、深受鼓舞、倍感自豪,隆重盛大的阅兵式让我深切感知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军队雄壮威武。我们生于和平,躬逢盛世,何其有幸!”他谈到,缅怀先烈当铭记历史,守卫和平当砥砺前行。富国强军离不开能源保障,石油工业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我校因石油而生、因石油而兴,始终与国家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我们要进一步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铁人血脉,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勇担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使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大学步伐,为教育强国、能源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建春谈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振奋人心,受阅方队整齐的步伐、精良的装备令人无比自豪!军强则国安,能源安全是国防安全的重要基石。作为能源领域的教育科研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表示,学校肩负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大学使命,始终牢记能源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站在时代新起点上,将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更多国家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精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突破前沿领域“卡脖子”难题,持续为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石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崔发展在收看过程中心潮澎湃、倍感振奋,“回溯烽火岁月,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铸就了胜利的基石。凝望今朝画卷,参阅部队士气高昂、装备精良,展示了我国强大的国防力量和现代化建设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他表示将继续带领师生深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史党建的教育与研究,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弘扬“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担新使命、贡献新力量。
无党派人士、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教师张鹏有感而发:“十里长街,步履铿锵;铁流震地,鹰击长空!以如此庄严的国家仪式告慰先烈、致敬英雄、守望民族记忆,让每一个中国人深切感受到自身与国家发展、历史进程与民族复兴之间紧密相连的价值纽带,这正是我眼中九叁阅兵的深刻意义。尤其站在能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的高度,更体会到强国必先强军、强军保障国兴的现实意义。我们虽不穿军装,但在各自的岗位上同样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使命。”
校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教学评估处处长朱红钧表示:“这场阅兵,既是对历史的回应,更是对未来的宣言。它告诉我们,一个珍视和平、不忘历史的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认为,对于留学归国教师而言,既要有跨文化的视野与胸襟,更要有坚定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自信。应当成为祖国与世界对话的桥梁,既要说好“世界语”,更要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将继续团结广大留学人员,弘扬爱国传统,立足本职岗位,在科技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报国篇章。”
退役军人、艺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崔炯屏在看到阅兵式上战机列阵划破长空、铁甲洪流滚滚向前时,眼眶不禁湿润。思绪回到80年前,他的外公作为中国第一代飞行员,驾驶战机与敌人殊死搏斗;35年前,他追随外公足迹,在“老山主攻团”的血与火中淬炼成长。从“小米加步枪”到“大国重器”,祖国的强大让两代军人的梦想在这一刻交汇。“从保卫国家的军人到立德树人的教师,变的是战斗岗位,不变的是军魂铸就的初心与使命。我愿将阅兵场上的豪情与震撼,转化为育人一线的动力,在教育兴国的新征程上继续冲锋!”
军事教研室教师何政泉激动地表示:“九叁阅兵十分震撼!展现了我军作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的强军风采,昭示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作为国防教育工作者,自己肩负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将持续通过军事理论课堂教学、国防教育课外实践等多元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二战史观,把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强国有我的使命自觉,与莘莘学子共同构筑起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为实现伟大强国梦强军梦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思政教师邵琪感慨万千,思绪回到了那个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全民族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人引领中国人民以坚定的政治主张、不屈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铸就了伟大抗战精神。作为中国近现代史课的教师,自己将继续弘扬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引导学生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教育学生在新征程上不管面临怎样的风险挑战,无论遇到怎样的荆棘坎坷,都要把伟大抗战精神作为砥砺复兴的宝贵财富,坚定不移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团总支)主任、辅导员胡丹感到心绪滚烫。她谈到:“我来自四渡赤水之地泸州古蔺,四渡赤水时,祖国内忧外患,人民生活困苦,中央红军仅有 3 万多人,缺弹少粮。而今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阅兵式上整齐的方队、先进的装备,展现出祖国的强大。”作为高校辅导员,深知肩负培养新时代有为青年的重任,将以伟大抗战精神为指引,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引导学生明白祖国的和平与强大来之不易,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退役军人、应用经济学2024级硕士研究生刘宸,目前在凉山州金阳县支教,他在金阳县东山中学与学生共同收看。他谈到:“当看到空中梯队以强大阵容低空飞过天安门广场,彰显祖国日益强大的国防力量时,我为曾经身穿戎装感到无比自豪。”作为退役军人和支教大学生,将把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学习工作,转化为实际行动,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作风,通过开展爱国主义主题班会、讲述抗战历史和阅兵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为建设家乡、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
马克思主义理论2024级硕士研究生杨松林在观看盛大阅兵仪式后,感到热血沸腾,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赢得伟大胜利,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立足当下,阅兵展示的国防实力与大国担当,印证着中国维护和平的坚定立场,更让自己读懂“强国有我”的时代内涵。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将继续以理论学习为基,把历史自信转化为学术研究与实践行动的动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以青春之力传承红色基因,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书写青春答卷。
地质学2024级硕士研究生周世豪在收看过程中,眼眶一次次湿润。回想起父亲作为退伍老兵给予自己的教诲,感到这场盛大的阅兵式是历史与现今的交汇,是精神与决心传承。作为新时代青年,深知和平来之不易,强国梦任重道远,自己将把这份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勤奋学习,锤炼本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以青春之我,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芒。
城乡规划2023级本科生杨宇姮感到,这场盛大的阅兵仪式是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成果与捍卫世界和平决心的庄严宣告,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与深刻的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生逢盛世,更要坚定信念,始终坚定跟党走的初心,在科技创新中贡献力量,在学术研究中追求卓越,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我,以实际行动践行“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大学精神,奋力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时代华章。

校领导和中层干部代表收看场景

化学化工学院师生收看场景

经济管理学院师生收看场景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收看场景

南充校区师生收看场景

图书馆党总支收看场景

学校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留学归国教师代表收看场景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油气储运研究所党支部收看场景
(图片来源:王天崇 周煊涵 大学生全媒体中心 胡博汶 陈旺 陈昱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