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跟学生强调安全,只能泛泛而谈。现在我能讲出王班长布满老茧的双手如何精准操作阀门,讲出空气里弥漫的紧张气氛。”说起刚刚经历的暑期实习,肖雨桐感触极深。她在实习总结中还写到:“现场需要能听懂设备‘呼吸’的工程师,而不是纸上谈兵的学霸。”如果没有亲自去过现场,怎能写出这样切肤的感受?
肖雨桐是石工院辅导员,经济学硕士毕业。像她这样与学生专业错位的辅导员在石工院占绝大多数。为弥补辅导员在专业上的弱项,这个暑假刚开始,石工院便进行了一场富有成效的探索。
专业错位存在软肋
石工院现有14名辅导员,所学专业包括心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俄语、农业水利工程、制药工程、新闻学、法学等等,文科专业占8人,油气等工科类专业只有6人。
石工院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辅导员专业背景与学生专业错位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可以带来跨学科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视野和创新思维启发,推动学生在跨学科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学生专业细节的关注,更多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时间管理等。
这种错位也是辅导员的软肋。专业不同使得共同语言减少,与学生交流时介入不了学生的专业领域。如果要帮助学生提升学业,辅导员更是力不从心,指导学科竞赛也只能做些辅助工作。专业不同也使得辅导员对学生将来面向的行业产生陌生感、距离感,对学生的就业前景和公司需求难以准确把握,无法更好开展就业指导。
石工院认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派辅导员到油田现场去历练、去学习、去感悟,让他们了解学生的专业,感受学生将来的工作环境。校党委常委、石工院院长张智说:“即便是学油气专业的辅导员,也是从校门到校门,很有必要到油气田现场感受技术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了解公司对人才的需求。”为此,学院专门拟定了详细的辅导员专业行业认知实践计划,把人员分成四组,分别派往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中石油川庆钻探公司、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公司和中石化西南石油局,补齐短板,弥合错位。

辅导员暑期“变形记”
暑假刚刚开始,这批辅导员穿上红色工服,变身油田学徒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专业行业认知实践。
在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公司德阳市罗江区的钻井平台上,石油工程专业2021届毕业生陈龙给张陈月、王茂兴当起了师傅。张陈月新闻专业出身, 当他看到智能化的生产场景时,说:“长知识了。以后我跟学生谈专业谈就业,可以把问题讲得更透彻。”他们与一线工人同吃同住,开安全生产晨会,抄技术手册,记录仪表参数,一同巡检输气管线。实习结束时,工服已经沾上油污,皮肤已经晒得黝黑。

在中石油川庆钻探泸206贬8井压裂作业现场,粗壮的管线如同血管伸入地下,高压泵车发出雷霆般的怒吼。从来没有学过石油的肖雨桐、何敏和庄光媛深深被科技的力量所震撼,而极其严格的安全规程更让她们心生敬畏。王班长告诉她们,每一秒的疏忽,都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下学期我把这些亲身经历讲给学生听,可能比讲一百遍规章制度都管用。”这是肖雨桐写在实习总结中的一句话。

在川中油气矿遂宁采油气作业区和工艺研究所,邓礼仪、兰冰芯、侯敏、谢诗雪与技术骨干、人力主管进行了深度恳谈。“除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公司更看重毕业生的现场应变能力、图纸快速识读能力和团队协作中的‘扛压’素质”“懂石油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是公司的渴求”。谢诗雪飞快地记录他们的发言,她说:“这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金钥匙。”

在中石油川中气矿磨溪开发项目部,辅导员兰冰芯、鲁尹婕正跟着大叁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她们利用这个机会走访了开发项目部技术骨干、我校石油工程2015届毕业生李瑞嘉。“做我们这一行,一定要握得住钻钳、禁得起风霜、下得去一线,职业道路才能走得更远。”李瑞嘉这段话让鲁尹婕印象十分深刻。她说:“以前给学生讲这些道理总觉得空洞。现在知道怎样把话说到学生心里去了。”
在川西北气矿邛崃作业区集气中心总站,张继系统学习了中心站所辖生产井及庞大管网的运行逻辑,沉浸式体验了生产岗位的真实节奏与技能需求,与作业区管理层进行了深入座谈,还走访了邛崃市政府人才办、经科信局、人社局等单位,就共建“校地合作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基地”进行了探讨。

效果如催化剂般显现
火热的现场、生动的实践,给这批年轻的辅导员们上了一堂专业大课、人生大课,每个人的身心都受到淬炼。侯敏说:“这一周比读几本书的收获都大,够用很多年。我与学生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我会从更多的维度去探索怎样做好辅导员工作。”她学生物出身,当辅导员才一年。
这次专业行业认知实践,辅导员们带回来的信息不再是模糊的公司需求,而是精确到能力项、对接到教学大纲的需求清单:毕业生要能快速识读工程图纸、精准执行安全规程、高效现场应急处置、快速适应不同岗位要求……。在川庆钻探井下作业公司,现场技术总监甚至直言:“我们需要动手实践能力强、能听懂设备‘呼吸’的现场工程师,而不是纸上谈兵的学霸。”
“马上改!”谈到怎样把油田的意见建议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时,石工院教学副院长贾文龙表示,“一是将辅导员带回的案例融入下学期的新生入学教育,二是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引入校友职业路径分析,叁是把公司的‘现场岗位能力标准’拆解成一条条量化指标‘焊’进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大纲。让课堂所学离公司所需更近一步。”
下学期将要带毕业班的鲁尹婕分享实践心得时说:“现在我知道,简历里‘参与过什么课程设计’不如改成‘运用什么原理解决了什么问题’更能让贬搁感兴趣。”掌握了公司用人的“靶心”,辅导员在指导学生求职时便有了招数。
“学院始终把抵近行业一线作为教育教学的生命线,几十年来没有停止过探索。”石工院党委书记曾明友表示,学院将建立长效机制,目前已与中石油川庆钻探安检院、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蜀南气矿、川中油气矿工艺研究所等6家单位敲定了共建师生行业认知实习实践基地,邀请油田专家总工进班级,聘请资深贬搁担任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导师等一揽子校企合作意向。